【48812】兵营日子条件跟我传闻的不相同了
新兵袁俊雨一家三代人从军执役,入伍前爷爷和叔叔与他谈了许多从军阅历和需求留意的几点。到部队后他说——
2000年生,本年9月入伍;爷爷袁军峰,1950年生,1969年从军,执役期满后转业,现已退休;叔叔袁忠伟,1976年生,1994年入伍,现已退役。
新兵日子时刻过得快,转瞬离别爸爸妈妈现已一个多月了。脱离家园前,从前当过兵的爷爷、叔叔还有亲属们,给我介绍了许多部队的状况,要我留意这、留意那。可到了部队我才发现,同样是从戎,咱们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大不相同。
比如说,奔赴兵营乘坐的车就不相同。爷爷袁军峰1969年从军,坐的是拉货的“闷罐车”。车厢门一关,黑乎乎的,又不透气,并没座椅,只能席地坐卧,波动了三四天才抵达部队。上个世纪90年代,通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开展,咱们的祖国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前进。1994年叔叔袁忠伟入伍时,乘坐的是绿皮火车,有座位,没空调,走走停停,也走了一天多时刻才到部队。而咱们这一代新兵,乘坐的是舒适的高铁,不只有座椅、有空调、有开水,还有视频、有WiFi,而且一路奔驰,只用了几个小时就到了兵营。
我小时候常常听爷爷和叔叔讲军旅故事。成为一名武士,是我从小到大未曾改变过的愿望。本年春,他们鼓舞我报名应征后,跟我讲了许多部队日子艰苦、练习严重的故事。他们既期望我到部队饱尝艰苦日子的练习,又忧虑我吃不了这份苦,究竟我从小到大一向在念书,没干过多少体力活。对此,我做好了面临各种艰苦日子的思想准备。可是,当我踏入新兵练习基地时,眼前整齐的营院、舒适的营房、现代化的日子设备,一会儿就改变了以往我对兵营的形象。
爷爷的兵营形象是:几栋小平房,一个篮球场,再加上四周巨大的围墙,便是部队的姿态。他说部队日子最大的特点是苦,冬季室内室外一个温度,睡觉时穿戴棉袄戴着棉帽还会被冻醒。军事练习器件不够用,许多器件都是自己动手做;练习之余要进行农业生产,走下练习场就上地头,尽管这样,他们的副食主要是萝卜、马铃薯和白菜,还常常吃粗食和咸菜疙瘩。
兵营留给叔叔的形象是:膳食还行,顿顿管饱、天天见肉,每天早晨还有一个鸡蛋,没有互联网,没有手机,只能排队打插卡电话,日子单调,信息阻塞,除了练习仍是练习。他忧虑我“学气愤”太重,爱掰扯书本道理;忍受不了孤寂,习惯不了单调的兵营日子。他一再嘱咐我,衣服换下来要立刻手洗,捉住有阳光的机遇赶忙暴晒,不然,一人就两套练习服,洗得不勤,就没得换。
先说日子,每顿六菜一汤的自助餐,还配有生果,吃得比家里更考究养分均衡;连队有洗衣机、烘干机,迷彩服脏了随时洗、很快就能烘干,雨天阴天不愁没有洁净衣服换;休息时刻能使用手机和互联网,只是在网上不能泄漏武士身份;兵营文体活动多,练习之余,唱军歌,练打球,时刻排得满满当当。
再说练习,基地化练习集中了教育力气和练习场地,各类练习设备设备配套完全,练习内容科学规范、形式多样。就拿体能练习来说,抖绳、药球、壶铃这些新式健身器件也被搬上了练习场,练习不再单调乏味,咱们在练习中找到了趣味,成果也噌噌往上提。
脱离家园时,我带了一些学习材料,尽管我已考上不错的大学,但我心中的抱负学府是军校。叔叔曾跟我说,他从戎时也想考军校,可是白日练习任务重,他只能晚上看书。为了不打扰他人,他只能在连队库房点着蜡烛温习,手上生了冻疮,视力也有些下降。他一向忧虑我没有温习条件。到这一瞧,图书室、网络室一应俱全。班长告诉我,练习之余能够每时每刻到图书室温习。
我上中学时,在某装甲旅执役的堂兄袁俊鹏,给我寄了一张他和59式坦克合影的相片,把我仰慕得够呛。这两天,班长聊地利告倾诉,咱们部队配备的是最先进的99A坦克,这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,等我能驾驭战车时,必定也要给哥哥寄张相片去,让他看看咱们部队的先进配备。
与现代化的配备列装部队相习惯的是,一大批高素质的兵员走进兵营,新兵中不只大学生占了一半多,还有几个硕士,这是爷爷和叔叔辈的退役老兵们没想到的。
咱们一家三代武士,见证了我军在改革开放中开展壮大的剧变。这让咱们这一茬战士更深刻地舆解了“没有国家富足,就没有现代化戎行”的道理。三代人中,我的兵营日子条件最优胜,我现在最大的愿望便是扎根兵营,苦练军事技术,争当优异战士,争夺两年后考上军校,用投身强军实践的优异成果报答祖国,不孤负令人猛进的新时代。
上一篇:【48812】齐齐哈尔市公安局FKZB练习器件收购项目
下一篇:增刊2011·1